2014. 7. 8. 21:10ㆍ詩
寒齋集 -이평사집(李評事集) - 간종 목판본 간행년 1631년 간행 , 권책 본집(本集) 2권ㆍ부록(附錄) 합 1책 소장처 서울대학교 규장각 소장도서번호 奎4748 총간집수 한국문집총간 18 저자 ; 성명 이목(李 穆) ( 1471년성종 2년 - 1498년 연산군 4년) 자 중옹(仲雍), 호 한재(寒齋), 본관 전주(全州) ,시호 정간(貞簡) 김종직(金宗直)의 문인 기사전거 : 墓表陰記 (金尙憲 撰) 및 萬姓大同譜에 의함
<한재이목> 성종 2 1471 신묘 成化 7 ; 1 세 -태어나다. 성종 15 1484 갑진 成化 20 ; 14 세- 金宗直의 문하에서 수학하다.
성종 20 1489 기유 弘治 2 ; 19 세- 進士試에 합격하다. ~ ~ ~ ~ ~ ~ ~ 왕대비가 성균관에 淫祠를 설치하여 무당을 부르자 이를 쫓아내다. 闢佛疏를 올리고, 尹弼商을 탄핵한 일로 公州에 유배되다.
연산군 1 1495 을묘 弘治 8 ; 25세 - 겨울, 문과에 장원하다. 연산군 2 1496 병진 弘治 9 ; 26 세- 성균관 전적이 되어 宗學司誨를 겸하다. 賜暇讀書하다. ~ ~ ~ ~ ~ ~ ~ 永安南道評事가 되다. 연산군 4 1498 무오 弘治 11 ; 28세- 무오사화에 연루되어 斬刑을 당하다. 연산군 10 1504 갑자 弘治 17 - 갑자사화로 剖棺斬屍되다.
중종 2 1507 정묘 正德 2 - 5월, 復官되다. 선조 14 1581 신사 萬曆 9 - 公州 忠賢書院에 享祀되다.
선조 18 1585 을유 萬曆 18 - 손자 李 鐵이 茂松에서 문집을 초간하다. 인조 9 1631 신미 崇禎 4 - 증손 李久澄이 靑松에서 문집을 중간하다.
숙종 44 1718 무술 康熙 57 - ‘貞簡’(不隱無屈曰貞 正直無邪曰簡)으로 贈諡되다.
- - 1914 갑인 - - - 후손 李存洙가 문집을 증보하여 간행하다. 기사전거 : 墓表(金尙憲 撰), 成宗實錄, 燕山君日記에 의함
<편찬 및 간행> 저자의 遺文은 무오사화로 인해 대부분 산실되었는데, 아들 李世璋이 남아 있던 시문을 수집ㆍ편차하고 손자인 李鐵이 1585년 茂松宰로 부임하여 이를 간행하였다.《초간본》 현재 이 초간본은 전하지 않는다.그 후 임진왜란으로 板木이 유실되고 傳本 또한 귀하게 되자 증손 李 久澄이 다시 잘못된 부분을 바로잡고, 墓表와 補遺를 添入하여 1책으로 精寫한 후, 이것을 靑松宰로 있던 1631년에 「李評事集」으로 題名하여 2권 1책의 목판으로 중간하였다.《중간본》 현재 규장각에 소장되어 있다.
근래에는 후손 李存洙ㆍ李膺浩 등이 중간본에 일부를 증보하여 「寒齋集」으로 改題하고, 1914년 4권 2책의 목활자본으로 중간하였다.《삼간본》 현재 성균관대학교 중앙도서관, 성암고서 박물관, 연세대학교 중앙도서관에 소장되어 있으며, 국립중앙도서관과 한국정신문화연구원에는 原集 2권 1책이 소장되어 있다. 본서의 저본은 1631년 靑松에서 간행된 중간본으로 서울대학교 규장각장본이다.
<구성과 내용 > 본 문집은 詩ㆍ文ㆍ附錄 합 2권 1책으로 되어 있다. 권1에는 詩가 실려 있으며, 賦ㆍ辭ㆍ오언절구ㆍ칠언절구ㆍ오언율ㆍ칠언율ㆍ칠언고풍 등 시체별로 분류하여 편차하였다. 이 중 七言古風의 〈遊龍門釜潭巖歌〉에는 저자의 自註가 있으며, 〈贈別洪彥國隨相公謁先陵咸昌一首〉는 중간시에 새로이 增補한 것이다.
권2에는 1495년 문과장원 시에 지은 殿策을 비롯하여 3편의 策問과 記ㆍ解ㆍ祭文ㆍ頌이 각각 1편씩 실려 있다.
附錄에는 金馹孫의 〈感舊遊賦後序〉, 權五福의 贈詩, 李种의 挽詩에 이어 南袞이 지은 〈柳子光傳〉과 「睡軒集」에서 발췌한 〈戊午史禍事蹟〉ㆍ〈戊午黨籍〉을 싣고, 金尙憲이 지은 〈墓表陰記〉와 〈補遺〉를 添錄하였다. 권미에는 1631년에 쓴 증손 李久澄의 跋이 실려 있다.
|
李評事集卷一 <賦>
弘文館賦 幷序 - 成均館 課試 答案 -
序曰。弘文館者。右集賢殿也。猶漢之有天祿,石渠。 唐之崇文,丕顯。 宋之翰林,金鑾也。三代以上。 聖人之道行。至春秋寖衰。吾夫子懼其失也。 書之六藝。以垂于後。後之瞽者。因得以有目。 其聾者。因得以有聞。 不爲異端所害者。猶綿綿數千載間。爲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因書以得其言。因言以求其實。其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 雖不及聖人。然聖人。亦人也。人與聖人。初未嘗有異。 故因其所爲而求之不已。則亦庶幾焉。此典籍之官所由設也。 昔楊雄,司馬相如。善於賦。然未聞有天祿,石渠之作。 以贊揚斯文。而徒務爲長楊,上林荒亂之詞。以眩惑其君。 李白,杜甫。雖不追二子。然亦唐之作者也。未聞有崇文, 丕顯之述。 以羽翼當時之世敎。而虛誇明堂郊廟之文。 其爲詞靡而不正。宋以賦取士。 然以拙俗爲程文。該博爲支離。雖有作者。奚足翫焉。 且賦者。古詩之流也。 諷之者含意。言之者無罪。 所以揄揚德業。 褒贊成功也。穆以海外固陋。 何敢竊喩於揚馬諸君子哉。 若言順而義切。避邪而慕德。則亦所不讓。 乃作弘文館賦。其詞曰。若稽古昔我先王之偃武修文也。 握乾符闡坤,珍。 薄漢唐之造。 接湯,武之仁。塵淸於外。獸還於農。爰定鼎于華陽兮。 鬱瑞氣之蔥蘢。樹金城之萬雉兮。屹左右乎社稷。 雙闕崨嶫以造天。 千門磢礚而敞豁。于時子來之萬姓欣戴。 般輸之巧手未訖。 搢紳先生有若周召之羽翼乎姬室者。 乃昌言曰。 易云天垂象。聖人則之。制作之謂也。 天有紫微上帝之宅。惟奎及璧。 是近是側。是謂文星。委精則晉有良相。增彩則周用再平。 所以輔理乎天文者也。故有天祿,石渠之府。崇文,金鑾之作。 嵥峢乎正寢之南隅。崒嵂乎未央之左掖。講六藝百家之書。 考二帝三王之術。 此隆代之所設。而爲治之上法也。而況聖上。 體元創始。誕敷文德。 將使論兵之口。宣禮讓之風。彎弓之手。秉游夏之筆者乎。 請先立所以主乎人文者以則天。王曰兪哉。宏儒碩生。 聞之踴躍。 莫不明目張膽。從有司卜。於是。素靈射彩乎正位。 坤母不祕其所寶。 爰構豐宇。廓我大道。其爲狀也崙菌蔥翠。 瑰瑋噏儵。霮䨴瞟眇。 爽朗昭廓。翔若鳥跂。滯若峯矯。 虹梁偃騫兮龍驤。雲窓窈窕兮電繞。 夜月紗櫺。春風珠箔。若乃溫房面陽而南牖。涼室納颸而西闢。 三冬而秋衣猶暖。六月而香燈可親。銀屛吐霞。玉階生春。 接天語之軋軋。 淪余骨兮鴻恩。薦珍羞於七寶。若星羅乎晴旻。 和氣呑吐乎流蘇。 瑞靄繚縟乎金杯。可令巢父不敢洗其耳。 顏闔不敢鑿其坏。伯夷, 子陵之徒。亦相與謀曰。盍歸乎來。 是以懷瑾握瑜之士。釋來莘野。 收綸渭濱。元元本本。騈闐雲屯。 朝夕論思。日月獻納者也。嗟夫。 滄海宜龍鯤之游。 太山非蚊蜹之托。盛恩不可以虛受。特位豈爲乎凡材。 苟非其器。終纏厥災。故千選而百揀。經累世而靡怠。 雖金,張之勢胄。 許,史之豪貴。族聯三后。權傾四海。 千窺百覬。曾不得躡其一足。 況世之齷齪者哉。其謂之天上然也。 先王以之而遺後。列聖由是而作式。 蓋自宇宙以來。 禮樂,文物,天經,地誌,陰陽,性命之說。萬匱千架。 於是乎積焉。自祕書之所未嘗有。鄴侯之所未嘗聞。秦火以後。 此焉具存。 徒觀其繽紛雲委。狼藉土積。玉軸牙籤。縹襄緗帙。 殘編隻字。價直百璧。 芸香辟蠹。木天穹嶐。雖蒼梧之野曬。 不可一日而終也。於是管輅之聰明。 世南之善讀。史遷之普覽。 楊修之博識。自靑春而黃髮。亘兀兀而不輟。 徒唇腐而齒豁。曾何記於百一。宜其陋瀛洲之彥。鄙雲臺之寵。 鬼薦靑藜者。非劉向耶。拭吐龍巾者。非李白耶。金蓮以遊者。 非蘇軾耶。悅主以義者。 非君實耶。累代之英。於焉咸集。 何謀不遂。曷願難獲。萬理無所礙其懷。 千古莫能逃其口。棲靑雲之縹緲。 携天香兮滿袖。紉椒蘭以爲佩兮。 聆舜絃於南薰。呈琅玕以披腹兮。 非堯舜其焉陳。風文化於草上兮。 作耳目乎王室。落淸眺於白屋兮。 叫九天之閶闔。豈厥寵之無緣兮。 默有補乎缺失。時或風雨凄凄。哦新詩也。氷釋泉涌。 攄淸思也。 鳳飄龍起。縱妙筆也。周情孔思。待詔策也。 嶽海溟濛。奏上林也。 峨峨洋洋。誰患乎無知音也。 時或金殿宴罷。玉堂更深。骨冷魂淸。 那得有夢。玉漏已罷於人間。先生猶臥於天上。 或有進而問曰。 古語有之。文必由賢。賢必有文。文者。 賢之枝葉。賢者。文之本源。 今改集賢之號。 而爲弘文者。豈有說乎。得無捨本而就末者耶。 先生聽言若驚。 搢笏而咍曰。子以今之文。 爲文翰之文乎哉。果如是。白面少年。 雕蟲弄文墨者皆是。可乎。夫文者。天以日月星辰。 地以山川草木。 人於其間。參三而立。以忠信爲體。 而刑政爲用。以三綱爲本。而四維爲末。 五帝由體而務本。 其發也沖漠。三王開用而示末。其光也翕赫。自文王之沒。 文喪於天下。惟天獨付之一人。曰仲尼。宜其嘆文不在茲乎。 嗟梁木之旣頹。 斯道寓於文詞。托命蠱簡。不絶如縷。端木。僅得其一聞。 濂溪。泝流而焉究。 然其源在於人心兮。 歷萬古如一日。緊我后之明聖兮。 驅庶物於壽域。窮洙泗之淵淵兮。 履三五之玄轍。散皇明以燭幽兮。 鑄唐虞於至誠。慮聖德之或愆兮。 日親近乎老成。鑑得失於前車兮。 戒金馬之荒迹。孰不焦思而竭力兮。 誓殫節於今夕。方將有事乎無事之地。 有爲乎無爲之天。沕穆坱圠。與天地同文兮。 通淳化於自然。此其所以名弘文者也。 遂頌曰。於皇我后。冥符太上。吾道盛兮。 營之不日。守我駿寶。勳無競兮。 虎殿龍樓。左之右之。神攸敬兮。 踡巋㠑。洞寘礧磈。吁可畏兮。 準則八方。玄化洋洋。彌億載兮。 名雖自唐。大道之行。由我始兮。 文必有質。所謂彬彬。惟聖指兮。 萬古斯文。復形人心于胥樂兮。 樂只君子。夙興夜寐。彰聖德兮。 大人所處。小人所視。天其臨兮。 大學生某。恭贊鴻業。示來今兮。
|
女戎賦
晉獻公旣卽位。思所以滅戎者。乃學兵於司馬雄。三年造其妙。喜曰。 兵易爲也。寡人將無敵於諸侯。況此戎乎。伐之果利。以其女歸。 曰驪姬。驪姬者。天下之奇戎。乃能聾公之耳。盲公之目。惑公之心腹。 公亦不知其爲戎。而甘溺其術焉。乃納之枕席之上。處以公后之宅。 戎以是得勝晉之術。私自計曰。晉兵雖強於天下。無不聽命於其君。君者。 國之命脈。而兵者。其藩籬也。與其輟藩籬。孰若先命脈也。於是巧舌百端。 奇謀決也。蛾眉一嚬。勁弩疾也。香飄錦袖。擁旌旗也。舞輕細腰。 桓桓如飛也。方其戰也。猛將重足而趑趄。謀臣鉗口而㖇囁。殺太子。 不足以永和。醯景父。不足以塞欲。太史臣史蘇。痛哭而前曰。 公不聞女戎之無敵乎。昔蘇娥喜裂帛之音。而殷祀墟。褒姒好擧燧之戲。 而周德衰。此女戎之亂天子者也。齊女解佩於梁園。鄢郢之師敗期。 越女酣歌於吳臺。會稽之兵夜襲。此女戎之制諸侯者也。公矍然曰。 果無禦之之術乎。史蘇曰。豈無也哉。夙夜端拱。恭儉自約。圖危於未然。 制變於不形。此平戎之上策也。黜妖而箴禍。貴德而賤色。明良日親乎左右。 荒淫不接乎耳目。其策次也。至如邪心內戰。忠言外隔。初猶豫而不忍決。 終敗溺而顚越。然後雖有風牧之善戰。呂望之神略。無所措其間。其策下也。 用之者危哉。公猶不悟。晉國之禍速矣。悲夫。史臣弔曰。天胡不仁。 生此尤物。非戎而戎。不戰而戰。莫如不聞。聞必思見。莫如不見。 見必思敵。莫如不敵。敵必敗績。敗則有悔。海不可及。惡醉而強酒。 其醒何日。先王之不邇聲色。其有術歟。
|
立春賦 幷序
嘗聞歲周於上。天道明矣。統正於下。人道定矣。非春無以爲始。 非德無以爲繼。惟善始善繼者。非聖人何以哉。余於庚戌元月七日。 居大學齋。聞春之來。悼時序之易流。感聖主之調元。遂招管城子。 以記一時之意。覽者無笑其鄙拙云。其詞曰。
歲次黃犬。天地同德。日纏胄維。月軌靑陸。梁園吹簫。漢宮獻帖。 葭飛竹管。龍掛畫棟。獨臥書窓。一場春夢。忽有冠者數十。童子六七。 來打我戶。以告春及。驚起折屐。顚倒衣裳。鋪筵東園。浩歌靑陽。 淡新菜兮銀盤。屹土牛兮紫陌。少焉莢雨淸塵。籦篁酣歌於墻角。 條風拂面。楊柳喜舞於池邊。吾亦不知其何爲。呼兒問之。 則靑帝已至於前矣。余乃正塵襟峨靑幘。稽顙稱臣。請吐胸臆。 來何容易。去何太急。催紅顏老。曬綠鬢白。夢得作迎新之曲。 子瞻賦送舊之詩。興則在矣。念豈無之。靑帝曰否。爾聽朕旨。 乾道不息。四時行矣。我自東來。爲歲之首。擅天地權。運造化手。 二氣所交。萬物所阜。往不可遲。來不可久。一年一度。一去一歸。 至於喜者自喜。悲者自悲。望者自望。迎者自迎。擧世莫知。謂我有情。 高適。催余之徐徐。蘇轍。欺余之堂堂。然余行之至健。肯爲爾而或遑。 言未旣。童子作而呼曰。今夕何夕斗杓東。堯天舜日。佳氣蔥蘢。 歡聲兮如雷。喜色兮連空。酌芳醑兮悵忘歸。來習習兮谷風。 冠者喜而和之。歌曰。 五雲爛兮大明宮中。 有一人兮眉八彩兮眼重瞳。 體元居正兮調玉燭。 蕩蕩乎淳化之難名兮。 民奠枕於壽域。男有餘粟。女有餘麻。 此億萬年大平之春兮。 不足爲九十日而歌也。 靑帝於是。樂而起舞。
春已入於家家。 |
虛室生白賦 幷序
儒必斥莊子。爲其說之怪也。或有不怪者。則聖賢必不棄矣。況如吾者乎。 其人間世篇虛室生白之說。不怪矣。要其歸則猶孟子之言浩然。 朱子之言虛靈不昧也。客有詰余者。旣以此答。且自解曰。 夫室虛則能白。白者。虛之所爲也。以之爲形容心體之本明者。 莫切焉。於是賦之。由細而及大。據顯而喩微。以自省焉。 雖然。莊生。非吾徒也。特取其說而寓言。 豈所謂惡而知其善之類耶。其詞曰。 悶余生之愚昧兮。 索玄妙於虛靈。迷所止而奚定兮。 靜收視而反聽。方群動之潛息兮。 兀隱几猶枯木。俄疏櫺之得月兮。 炯吐輝之盈室。詠平子之思玄兮。 誦南華之生白。縱神馬以騁遠兮。 吾焉滯乎一畝。睋九天之閶闔兮。 屹崢嶸乎星斗。洞中門以喩微兮。 小有曲則人知。然不快於觀覽兮。 吾將去此而遐之。嵬嵬乎宇宙之大兮。 能博厚而高明。無雲霓之纖礙兮。 有風月之雙淸。爰揭揭予中立兮。 紛上下而求索。何聲臭之靡接兮。 但鳶魚之飛躍。茲雖足爲妙觀兮。 樂莫大於反身。天君引余而復初兮。 將吾造此經綸。會神明之主宰兮。 潛廣居之昭晢。門玄牝以出入兮。 合自然爲城郭。曰茲爲吾之虛室兮。 中積然而無累。苟不私於方寸兮。 極高明乎天地。纔明德之復明兮。 奄發輝之難收。懼昭昭之易暗兮。 爝禮火而燭幽。警一物之來接兮。 洒智水以掃除。所以樂天而知命兮。 閑利欲之籧篨。赫英華之盎粹兮。 雖曰虛而爲盈。虛者能盈而盈者不能虛兮。 吾聞之於考亭。儼十手之攸指兮。 孰云幽之可欺。伊尹之守拙兮。 躡玄機之無爲。伯夷之餓於西山兮。 光與日而爭磨。匪杜屋之重茅兮。 百風雨其誰何。是猶秉燭而夜途兮。 身投昧而愈光。明已明而逮民兮。 曰堯舜與禹湯。燭箕山之遠覽兮。 捨風瓢而洗耳。豈厥本之有二兮。 蓋至極則皆理。窺聖門之多賢兮。 唯庶幾者顏氏。默終日而如愚兮。 樂仲尼之日月。嗟至人之云遠兮。 正路鬱其茅塞。誰不出乎斯戶兮。 一何迷其南北。幸關洛之有人兮。 開先哲之未發。吟春草於窓前兮。 目秋雲乎天末。精通靈而感物兮。 神動氣而入妙。盍吾書紳而佩服兮。 期屋漏之無愧。方歸一而視萬兮。 何寡眞而皆僞。世固飭外而遺內兮。 競圖邪而斲朴。矧異說之紛霏兮。 反聾瞽其耳目。雄守玄而逐貧兮。 愈處窮而思送。旣不能以無物兮。 謂吾中之空洞。孰超然而反本兮。 醒萬古之長夢。 亂曰。
天造草昧。立性命兮。 人於其間。獨也正兮。 胡爲逐末。困風塵兮。 黃粱未熟。白鬢新兮。 回首人間。底事眞兮。 孔稱浮雲。孟浩然兮。 卓彼先覺。明此天兮。 敬以守之。誠爲主兮。 今天下人。勞且苦兮。 胡不歸來。室猶古兮.
|
李評事集 卷之一 <賦>
茶賦 幷序 凡人之於物。或玩焉或味焉。樂之終身而無厭者。其性矣乎。 若李白之於月。劉伯倫之於酒。其所好雖殊。而樂之至則一也。 余於茶。越乎其莫之知。自讀陸氏經。稍得其性。心甚珍之。 昔中散樂琴而賦。 彭澤愛菊而歌。 其於微。尙加顯矣。 況茶之功最高。 而未有頌之者。若廢賢焉。不亦謬乎。 於是考其名。驗其產。 上下其品爲之賦。 或曰。茶自入稅。反爲人病。子欲云云乎。 對曰。然。然是豈天生物之本意乎。人也非茶也。 且余有疾。 不暇及此云。 其辭曰:
有物於此。厥類孔多。曰茗.曰荈。曰寒. 曰菠。 仙掌,雷鳴,鳥觜,雀舌,頭金, 蠟面,龍鳳,召的,山提, 勝金,靈草,薄側,仙芝,嬾蕊,運慶,福綠, 華英,來泉,翎毛,指合,淸口,獨行,金茗,玉津, 雨前,雨後,先春, 早春,進寶,雙溪,綠英,生黃。 或散或片。或陰或陽。 含天地之粹氣。 吸日月之休光。
其壤則石橋,洗馬,太湖,黃梅,羅原,麻步,婺處,溫台,龍溪,荊峽, 杭蘇,明越,商城,王同,興廣,江福,開順,劍南,信撫,饒洪,筠哀, 昌康,岳鄂,山同,潭鼎,宣歙,鴉鐘,蒙霍。 蟠柢丘陵之厚。 楊柯雨露之澤。
造其處則崆㟅,嶱嵑,險巇,屼峍,峉㠑,嵒嵲,嵣㟿,崱峛。呀然或放。 豁然或絶。崦然或隱。鞠然或窄。其上何所見。星斗咫尺。 其下何所聞。 江海吼。 靈禽兮䎏颬。異獸兮挐攫。奇花瑞草。金碧珠璞。䔿䔿蘘蘘。 磊磊落落。徒盧之所趑趄。魑魈之所逼側。於是谷風乍起。北斗轉璧。 氷解黃河。日躔靑陸。草有心而未萌。木歸根而欲遷。惟彼佳樹。百物之先。 獨步早春。自專其天。紫者綠者。靑者黃者。早者晩者。短者長者。 結根竦幹。布葉垂陰。黃金芽兮已吐。碧玉蕤兮成林。晻曖蓊蔚。阿那嬋媛。 翼翼焉與與焉。若雲之作霧之興。而信天下之壯觀也。 洞嘯歸來。薄言采采。擷之將之。負且載之。
搴玉甌而自濯。煎石泉而旁觀。 白氣漲口。夏雲之生溪巒也。 素濤鱗生。春江之壯沒瀾也。 煎聲颼颼。霜風之嘯篁柏也。 香予泛泛。戰艦之飛赤壁也。 俄自笑而自酌。亂雙眸之明滅。 於以能輕身者。非上品耶。 能掃痾者。非中品耶。 能慰悶者。非次品耶。
乃把一瓢。露雙脚。 陋白石之煮。擬金丹之熟。 啜盡一椀。枯腸沃雪。 啜盡二椀。爽魂欲仙。 其三椀也。病骨醒。頭風痊。 心兮若魯叟抗忐01於浮雲。 鄒老養氣於浩然。 其四椀也。雄豪發。憂忿空。 氣兮若登太山而小天下。 疑此俯仰之不能容。 其五椀也。色魔驚遁。餮尸盲聾。 身兮若雲裳而羽衣。 鞭白鸞於蟾宮。 其六椀也。 方寸日月。萬類籧篨。 神兮若驅巢,許而僕夷齊。揖上帝於玄虛。 何七捥之未半。鬱淸風之生襟。 望閶闔兮孔邇。隔蓬萊之蕭森。 若斯之味。極長且妙。而論功之不可闕也。 當其涼生玉堂。夜闌書榻。欲破萬卷。 頃刻不輟。 董生唇腐。韓子齒豁。靡爾也。誰解其渴。其功一也。 次則讀賦漢宮。上書梁獄。枯槁其形。憔悴其色。腸一日而九回。 若火燎乎腷臆。靡爾也。誰敍其鬱。其功二也。 次則一札天頒。萬國同心。 星使傳命。列侯承臨。揖讓之禮旣陳。 寒暄之慰將訖。靡爾也。賓主之情誰協。其功三也。 次則天台幽人。靑城羽客。石角噓氣。松根鍊精。囊中之法欲試。 腹內之雷乍鳴。靡爾也。三彭之蠱誰征。其功四也。 次則金谷罷宴。 兔園回轍。宿醉未醒。肝肺若裂。靡爾也。 五夜之酲誰輟。 -自註。唐人以茶爲輟酲使君-。其功五也。
吾然後知, 茶之又有六德也。 使人壽脩。有帝堯,大舜之德焉。 使人病已。 有兪附,扁鵲之德焉。 使人氣淸。有伯夷,楊震之德焉。 使人心逸。 有二老,四皓之德焉。 使人仙。有黃帝,老子之德焉。 使人禮。有姬公, 仲尼之德焉。 斯乃玉川之所嘗贊。陸子之所嘗樂。聖兪以之了生。 曺鄴以之忘歸。 一村春光。靜樂天之心機。 十年秋月。却東坡之睡神。 掃除五害。凌厲八眞。 此造物者之蓋有幸。而吾與古人之所共適者也。 豈可與儀狄之狂藥。裂腑爛腸。 使天下之人德損而命促者。同日語哉。
喜而歌曰。
我生世兮風波惡。 如志乎養生。 捨汝而何求。 我携爾飮。爾從我遊。 花朝月暮。樂且無斁。 傍有天君。 懼然戒曰。
生者死之本。死者生之根。 單治內而外彫。嵇著論而蹈艱。 曷若泛虛舟於智水。樹嘉穀於仁山。
神動氣而入妙。樂不圖而自至。 是亦吾心之茶。又何必求乎彼也。
[01]忐 : 志
|
永州蛇賦 蜿然異物。我夢得之。腹行尾立。請對以辭。昔余生之不辰。屬唐家之中葉。 政已暴於猛虎。俗何回乎野鹿。縮脩竇而畏捕。怨當時之長蛇。或虎而翼。 血人于牙。先秋催稅。機絶半織。鷄卵折晢。大吠無歇。民不堪毒。十室九離。跼高天而蹐厚地。暖呼寒而豐啼飢。此則百里之蛇也。狼頭鼠目。拖紫紆靑。 羊狠虎視。據社負城。吹毒燎而枯死。扇虐焰而燻骨。遂使濟世山斗。 侶蟲蛇於海域。斬虺壯志。竟蹭蹬於百越。此則朝廷之蛇也。若余者。 上無手下無足。折翼去角。冬穴夏出。永人爭募。捕余是役。避世之虐。 犯我之毒。雖九死其猶甘。遠公門之鞭扑。然時政之使然。豈其心之所樂。 顧微物不足數兮。哀萬姓之失所。余悲欲語。怳然驚悟。乃憮然曰。 嗟哉。是豈非蔣之怨而柳之所嘆者耶。昔先王制民之產兮。 薄稅斂而省刑罰。無一物不獲其所兮。 有比屋可封之俗。曰自朴喪而淳衰。 世道日澆而月薄。天地一網而無所逃兮。 反寄生於蛇蜴。吾不圖苛政之甚。乃至於此極也。 安得捕人中之蛇。以爲醫世之良藥。滌宇宙而開壽域。 然後使爾來遊我園。來穴我丘。脫其形。變化爲龍。獻明珠於隋侯。已矣乎。 唐虞世遠。羲黃邈焉。喋喋黔首。將安適焉。人耶蛇耶。何其毒耶。
|
姚家燕賦
富陽城上。有墓若堂。洞簫歸來。風月蒼茫。草臥黑甜。夢見羽客。翩翩來揖。一吐胸臆。昔余往來乎風塵。客姚氏之屋角。猶犬馬之戀主。異飽鷹之飛絶。 振烏衣而春至。曳紅縷而秋別。顧乏鷄鳴之才。枉荷珠履之恩。洋洋得意。 五六餘春。豈意又來。主人爲非。渭橋之巢松已折。洛陽之舞馬安歸。 紫鳳臺豈不好兮。孰喜余之塒也。黃鶴樓豈無人兮。孰悲余之辭也。 寧如百士。從田橫於重泉。又似三良。殉秦皇於九天。孫輢之魂一飛。 越鳧之憾幾年。予驚蝶夢。語不得伸。極目江山。憂心如綸。乃憮然曰。 嗟哉。豈非社去社來。喃主人者耶。犯風冒雨。傳文字者耶。含忠履信。 爲知己死者耶。千秋百代。可以戒後世之輕薄者耶。思汝美汝。爲汝歌曰。 月明兮空村。草滿兮畫閣。魂一夕而九逝。戀舊恩兮何極。 |
贈行次別知賦 -曹伸往馬島時也-
維甲寅之三月兮。 我來自乎觀周。欣行侶之無恙兮。 遂駕焉而相求。何適庵之遠遊兮。 而旅齎之亟修。喚一壺於靑帘兮。 雜逢歡於別愁。造春遊於松陰兮。 逸醉袖而不收。怨西笑之纔定兮。 送夫君於南陬。不贈言而贈心兮。 又得句而爲羞。旣朝廷之得人兮。 吾何爲乎君憂。然此行之可愼兮。 摽胸臆而細抽。乘蛟龍而跨海兮。 馴鵾鵬於東流。納吾舌於彼腹兮。 拜故人於行輈。信行止之以天兮。 從秋蓬之攸摎。臨漢水之漫漫兮。 羨白鷗之雙浮。欲寄目乎君征兮。 君車疾而無由。待君而知國計之所以兮。 恨落日之難留。適庵伸之別號
|
三都賦 幷序 -己酉覆試。十九歲 作。-
愚嘗觀古人都邑之作。黃絹幼婦者多矣。至如班固兩都。張衡兩京。 左太沖三都等賦。氣局軒豁。體勢雄偉。自漢魏以來。至于今罕有之。 可謂天下之傑作矣。然未免夫後世虛妄之欺。嗟乎。 此數人。以不世之才。牽於文章之癖。而有黃榴白鴉之虛誣。 都邑之作。亦可謂之難矣。 今愚以彫蟲之學。任班張之事。得無爲學西施之嚬。而反有嫫母之惡乎。 且夫寸晷之下。不可得考地誌。則於三都之山川草木之名。宮闕鳥獸之類。 亦不可坐知矣。故愚竊效崔滋三都之作。先述箕子之德。次及前朝荒淫以亡。 然後濫記漢都經營之盛德爲賦。雖不足窺前人之作。亦可觀風化之何如也。 其辭曰;
今夕何夕。雲斂碧天。天風翩翩。明河涓涓。客有西京談叟。 松都辯生。相與爲友。連袂而行。攄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幽情。 挾天風以壯觀。至漢都而乃息。漢都主人。引客而入。坐以華堂。 醉以歡伯。再拜問於談叟曰。 西都之事。可得聞歟。叟曰諾。惟我西都。在海之東。襟大江之溶溶。 負巨岳之嵩嵩。緬箕子之受封。振文風於東方。陳九疇與八條。納斯民於康莊。 遂令左衽之徒。變爲衣冠之俗。懿風淳而俗美。宛鎬京之日月。豈山谿之足賴。 諒仁風之暗結。何孱孫之不繼。奄鞏基之瓦裂。雖先聖之已矣。儼淸風之如昨。 民到今受其賜兮。聞絃誦之不絶。茲西都之一區。異尋常之陳迹。撫山川以浩歌。 念明德兮傷神。主人於是。聞言而喜。將書其紳。松都辯生。 亦欲誇以中京之豐。乃言於主人曰。 蓋聞天以日月爲紀。地以四海爲綱。咸陽爲王者之里。 洛邑爲帝王之鄕。拔萃於班固之賦。標名於張衡之筆。 子亦聞松都之事乎。請爲子陳之。於赫麗祖。合三爲一。 赫矣建都。是爲松京。鬱鬱靑木。屹屹高城。聳宮室之撑天。 紛鷄犬之相聞。長堤紫陌之逶迤。歌童舞兒之繽紛。壯平皐之遊畋。 極後宮之繁華。 公子王孫之遨遊。瓊姬玉女之如花。擬金陵之豪華。倒秦關之險阨。 風流之浩浩無涯。羌難得而備說。覽山川之壯固。實王者之攸御。言未訖。
主人赩然不悅曰。客之言過矣。昔者。西賓言戲而受侮於東主。 憑虛好奢而見辱於安處。不亦宜乎。吾聞固國不以險。興邦必以德。 是以箕準荒淫。千年之基草沒。辛隅虐民。操鷄之業雲滅。彼兩都之爲墟。 曾不滿夫一噱。子獨不聞漢都之盛制乎。當其麗季板蕩。干戈不息。 文恬武嬉。上陵下讒。下民仰而上訴。上帝怒而降監。乃致命乎聖祖。 作生靈之明辟。聖祖於是。授金尺於夢寐。協天人以決策。遂使區宇再造。 日月重光。于以定鼎于漢之陽。壯哉地勢。天闢地設爾。其首善之地。豪俠之窟。 四方之所輻輳。風化之所由出。前南山之崔嵬。後北岳之嶄巓。 眞天府之勝地。宜列聖之相傳。今聖主之在上。乃善繼而善述。 法夏禹之卑宮。察周書之無逸。惟仁德焉是宅。何山谿之足說。 宇宙郁兮陽春。乾坤調兮玉燭。俾聖子與神孫。傳萬世而不拔。 然則彼五百年松都之基。八百載西京之業。又烏可與言於今日哉。 辯生於是。矍然失容。逡巡避席。儻非主人之誨我。吾其爲醢鷄之燭臅也。
乃相與歌曰。
平城月明。 松都雲飛。 故國無人。吾誰與歸。
再歌曰。
聖人作兮河水淸。 兩京破兮漢都開。 早歸來兮靑雲路。 不知此身之登於春臺也。
|
'詩'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이조년 李兆年 / 위키피디아 자료 (0) | 2014.07.11 |
---|---|
청구영언 제365首 (0) | 2014.07.10 |
한재 이목- 寒齋集 卷之二 (0) | 2014.07.08 |
동문선 東文選 卷之1 -徐 居正- (0) | 2014.07.08 |
東文選卷之五 五言古詩 (0) | 2014.0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