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1. 21. 02:58ㆍ향 이야기
身边亲友,十有八九听我提到“香”,便想起与宗教有关的祭祀供奉。
我无奈,也无语。
这种观点,就好像看见美丽女子,便认为她是应该扔到水里贡献给河伯的——真真让人好气又好笑。
香之于我,是个十分亲切的物什。小时候住在姥姥家,姥姥日间总喜欢燃一支檀香,满室幽香。另外在奶奶那里,也曾接触过根据三柱立香燃烧快慢占卜吉凶的“廿四香谱”。喜欢上纳兰词后,卷中更常见香云飘渺:“欹角枕,掩红窗。梦到江南伊家,博山沈水香。湔裙归晚坐思量。轻烟笼翠黛,月茫茫。”大学时有段日子常泡在国家博物馆,那里的宝贝除了最爱的秘色瓷外,还有件令我叹讶的唐代“鎏金镂空花鸟纹挂链银香球”:这是种非常巧妙的熏香用具,上、下两半球以合页相连,球内连环间有小盂盛放香料,受重力和活动扣环的作用,无论球体如何转动,小盂始终保持平衡向上。元稹有诗赞曰:“顺俗唯团转,居中莫动摇。爱君心不恻,犹讶火长烧。”
印象中,儿时常摆弄玩妈妈收藏的檀香扇,前些日子忽然怀念起那曾经闻惯的檀香,便觅来一盒老山檀来焚,顺带又搜罗了龙涎品沉香与奇楠香。好奇心既起,因念古人多尚合香,于是又寻到诸多依古方制就的香品,如旃檀、元参、丁香、香附子、降真、豆蔻、茅香等合成的东坡闻思香,沉香、白檀、郁金、丁香、旃檀、降真、麝香木等合成的伴月香,依《四部医典》所载方剂配制的二十一味清神甘露香……
香烟袅袅,妙态万千,去无所著,来无所从,若人之际遇,随风变化,纷繁无常,应天地机缘而成,终复飘散归于天地。其韵亦多端,或浓郁沉稳,或清隐灵动。便似每种佳茗都各有其独特的气质,带有一方山水凝合的灵性;每种好香亦有其与众不同的性情,汇聚了诸多奇珍的精华。
我最爱以《陈氏香谱》及中土佛教古传香方调配的“柏珍涤尘”,气息拙朴,令人恍若置身山泉之间,古木香草沁人心脾。又有寿阳公主梅花香,应和古人轶事,香雾中教人浮想翩翩:“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蜀中还有类茗香,依茶性调制,适宜品茗时用,我试过其中的飘雪玉炉香,馨醇悦神,正好与我杯内茉莉花窨蒙顶甘露而成的碧潭飘雪相配。
本想用万语千言谈香,却发现屠隆的《考槃余事》已将爱香人的胸臆尽舒了:
香之为用,其利最溥。
物外高隐,坐语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悦神。
四更残月,兴味萧骚,焚之可以畅怀舒啸。
晴窗搨帖,挥尘闲吟,篝灯夜读,焚以远辟睡魔,谓古伴月可也。
红袖在侧,秘语谈私,执手拥炉,焚以熏心热意,谓古助情可矣。
坐雨闭窗,午睡初足,就案学书,啜茗味淡,一炉初热,香霭馥馥撩人。
更宜醉筵醒客,皓月清宵,冰弦戛指,长啸空楼,苍山极目,未残炉热,香雾隐隐绕帘。
又可祛邪辟秽,随其所适,无施不可。
| ||||
打印自: 室町幕府 地址: http://www.shanchengzuli.com/article.php/155 | ||||
|
焚香论道
- 중국 바이두 검색자료
收藏市场兴起沉香热 应谨慎入市
2013-08-20 09:45:40 作者: 来源:文物天地 浏览次数:118 网友评论 0 条
清中期 伽南香朝珠串-1
阮富春
市场经济带来的最直观感受是,虽不能直接用金钱来衡量交易品的价值,但一定能衡量特定时期内它的市场价格。这一点在自古就价格昂贵的沉香方面表现极为突出。
进入21世纪,销声匿迹数十年的香文化薪火再续。相关著述的发表、出版,及得香港、海南、广东、上海、北京等地陆续举办香文化博览会和论坛等活动,给人真切的传统香文化热的感观。今年春节,“天香飘渺——沉香及中国古代香器特展”亮相天津博物馆,这是中国大陆首场在博物馆举办的香文物、香文化展,让业内人士对香文化的发展充满期待。
香文化之所以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社会效应,与中国数千年的香文化传承史密不可分。
从香草到沉香的香文化传统
中国对香草、香料的使用可以远溯至新时期时代晚期,红山文化晚期、龙山文化、良渚文化遗址均发现陶制熏炉。《尚书•舜典》记载舜接受尧禅让帝位时,有“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的燔烧柴木行祭的记录。著名学者、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孙机先生认为,“在室内熏香的习俗最迟于战国时就已出现,燃香之器名熏炉”,“也可以称为香炉”,孙机先生认为薰草之名就是因用于熏烧而得名,古时主要指蕙,即禾本科的茅香,马王堆出土的陶熏炉里有一件就装满茅香,另有一件陶熏炉则装有高良姜、辛夷等和茅香的混和物。(见孙机先生著作《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先秦典籍《诗经》《楚辞》屡现各种香草,并且当时已有佩带香草修身养性的习惯。
孙机先生在著作中指出,陶熏炉在广州、长沙等地的西汉早期墓中已出了不少,而中原地区则出现相对较晚,说明熏香风气是自南向北逐步推广的,“高级香料最先也是从南海输入我国的”。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有“果布”的记载,果布即龙脑的马来语音译。龙脑古时主要产自加里曼丹、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等地。
有一种推测是,汉武帝时期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国外香料有条件进入中原。同时,岭南等地区统一后,铺平了当地所产沉香进入内地的路径。西汉中期出现的博山炉,成为了中国香文化发展的标志,数量可观、材质多样、制作工艺精美的出土博山炉显示,熏香在上层社会极为流行。传为东汉杨孚所著《交州异物志》中已有沉香的记载,当时称“木蜜”。木蜜是否可以理解为木之蜜,如作此解,则沉香之名最初即指沉香来自沉香木的分泌物。南朝宋沈怀远《南越志》载“交州人称为蜜香,谓其气如蜜脾也”,从气味上说沉香具蜜香、蜜甜之味。
传为汉代刘歆所著《西京杂记》记录当时的奇趣佚事,卷一末不仅记有长安巧工丁缓擅制常满灯、卧褥香炉(即被中香炉,后来广泛流行的香球)、博山香炉、七轮扇等,且详细记载了“越飞燕为皇后”时胞妹赵合德送她的35种珍贵物品的品名,其中有“五层金博山香炉……青木香,沈水香(即沉香),香螺卮(出南海,一名丹螺),九真雄麝香,七枝灯”。
南朝宋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汰侈》载,“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属,无不毕备。”说明当时上层社会王公士大夫家宴集,已用到沉香。沉香珍贵,早期多为上层统治阶层垄断,用度奢侈,唐代段公路所著《北户录》中,记述南朝梁武帝萧衍用沉香讲究阴阳,“明堂用沉香”“北郊用上和香”,祭天“始用沉香,古未有也”。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中《风俗通》载,粗俗的隋炀帝竟然每年除夕要成车烧沉香,“殿前诸院设火山数十,尽沉香木根也。每夜,山皆焚沉香数车,火光暗则以甲煎沃之,焰起数丈。沉香甲煎之香,旁闻数十里,一夜之中用沉香二百余乘,甲煎过二百石。”
隋唐时期,皇室、上层社会使用沉香不仅极为普遍,而且更为奢侈,考古出土隋唐香具除陶瓷制品外,更多为铜、金、银制品。正常的焚香、用香之外,有文献记载沉香还被制成饮品(沉香饮),甚至用沉香木、沉香作为建筑及装饰材料。据《通典》《新唐书》等文献记载,唐时沉香是广东南海郡的贡品之一,有的年份进贡生沉香的数量达70斤。当时已用沉香调合香料,并用于宗教祭祀,何家村窖藏文物中就有大量金银香器。唐诗中的焚香、品香诗词,为香文化增添了美好的意境。唐代香文化影响到日本,成就了日本的香道。
香文化到两宋时期步入了一个高峰,主要标志即香文化专著的出现,洪刍《香谱》、叶廷珪《名香谱》、陈敬《新纂香谱》及其他文献奠定了中国香文化的发展和研究基础。《香谱》分四部分详述香事,上篇香之品、香之异讲香药、香品的种类、特性,下篇香之事、香之法讲品香的具体实务及合香方法。《新纂香谱》堪称宋代香文化集大成之作,从香品、香异、修制诸香、香品器、合香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清晰的论述。沉香方面述及沉水香、生沉香、蕃香、青桂香、栈香、黄熟香、叶子香、鸡骨香、水盘香、白眼香十类,香品器述及品香用器七类:香炉、香盛、香盘、香匙、香箸、香壶、香罂。宋代诗文中已经区分沉香的类别,当代香文化学者潘奕辰从李清照词中出现的沉香名判断,“李清照喜欢用沉香、龙脑香,喜欢把香放入一只兽型的铜香炉中,有时也会是篆香计时。”宋时,上层社会用香普遍——“京师承平时,宗室戚里岁时入禁中,妇女上犊车,皆用二小鬟持香毬在旁,而袖中又自持两小香毬。车驰过,香烟如云,数里不绝,尘土皆香。” 陆游(1125-1209)《老学庵笔记》卷一的记载,可谓“香车宝马”最好的注解。
明清时期品香文化以及沉香的使用已经普及,沉香的记录较多。明万历间扬州人周嘉胄著《香乘》在清代收入《四库全书》,一度被誉为中国传统香料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考证香料达三百余种,仅沉香就收录19个条目。明中晚期高濂的《遵生八笺》、屠隆的《考槃余事》、文震亨的《长物志》等著作中,沉香依然推为香中极品。当代学者陈宝良在《明代社会生活史》一书中指出,香的用途除入药外,还用于净室,作为身外之物佩戴,以及供烧香拜神佛之用。史料多记用于净室及供烧拜神佛,前者多在上层社会流行,后者则广泛流行民间。
清代少见研究香的专著,惟明末清初广东人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二十六《香语》专记香品,分沉香15种,认为“……海南香虽最下,皆气味清甜,别有醖藉。若渤泥、暹罗、真腊、占城、日本所产,试水俱沉,而色黄味酸,烟尾焦烈。至若鸡骨香,乃杂树之坚节,形色似香,纯是木气,《本草纲目》以为沉香之中品,误矣”。清代文人著作中广涉香事,可见焚香、品香广泛流行于上层社会、文人阶层,以沈复、冒襄著作中述及与妻妾闺品香事迹影响较广。清中期的文学家沈复《浮生六记》记“静室焚香,闲中雅趣”,“芸(芸娘,沈复妻)尝以沉速等香,于饭镬蒸透,在炉上设一铜丝架,离火半寸许,徐徐烘之,其香幽韵而无烟。”明末清初的冒襄在《影梅庵忆语》记与妾董小宛品香、制香丸诸事,堪称最具感情色彩的品香文字。
自汉至清千余年间,我国关于香料、香文化的著作层出不究,可以说是中国人开创了世界香文化的先河。尽管动乱不堪的20世纪前中期香文化一度沉寂,但并非某些人所说的中断,文献史料以及物质遗存中丰富的记录就是实证。传统的宗教用香不论,既使在文化阶层,香文化也未中断。翦淞阁收藏的一件沈存周制、松嵒铭锡香盒就是物证,盒直径9.8厘米,今年在北京保利春拍中拍至40.25万元。此盒制作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出自浙江嘉兴沈存周(1629—1709)之手,是现代画家唐云大石斋的旧藏,盖上镌有画家钱松岩的“六曲屏风江雨急,九枝灯檠夜珠圆”铭文,出自李商隐诗作。相信钱松岩不致于仅在香盒上提诗文,而未与唐云品香论道。
沉香与沉香木之惑
沉香与沉香木是两种不同的质物,沉香源自沉香木,沉香木即沉香树,木质,而沉香并非木材。1997年颁行的国家标准《中国主要木材名称》中,收入本土产沉香的树种名称为白木香,拉丁名Aquilariasinensis(Lour。)Gilg,科别为瑞香科(Thymelaeaceae),植物学别名土沉香、香牙树、香材,产地在粤、桂、闽。
当代沉香收藏世家出身的张丹阳在《琼脂天香》一书中指出,除白木香树外,“也有人认为,凡瑞香科沉香属树木,如马来沉香树、莞香树、印度沉香树等,都可以生成沉香,从现代沉香采集实践看,此说应可成立。结沉香的树木,确实并不止于单一树种,目前国际上有登记的已达4科16种之多。”
中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周亚非在2012年首届沉香文化论坛上介绍,沉香树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我国分布较窄,多在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和福建部分地区。国外则主要分布于中南半岛:越南、柬埔寨、老挝和印尼、马来西亚。“因为它分布区窄,历史上有很大的利用量,所以沉香物种受到了很大破坏。应该说它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濒危物种,1995年开始列入《国际濒危物种公约》,我国1999年将土沉香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二级保护植物。”历史上对沉香的多取少予,导致如今资源匮乏,价格高涨。周亚非指出,“全球基本上是利用天然林资源为主,资源的枯竭是沉香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国际沉香市场集中于越南惠安和新加坡,“目前惠安市场有一些萎缩,因为中南半岛资源基本枯竭,新加坡市场已经成为主要国际交易市场。”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馆长黄毅介绍,“沉香是由沉香树在特殊环境与因缘下产生的全新物质。沉香本身与沉香树木差别很大,就像牛黄长在牛身上。据估算,一块好沉香从生长的第一天起,到完全成熟,需要发育四百年,可以产生沉水的沉香。因此,从白木上有一点点油腺开始,直到形成一个像石头一样的结香,过程非常漫长。”
沉香的类别与名称
嵇含《南方草木状》一书中,已首次对沉香的品类进行了分类:其中《木类》载:“蜜香,沉香,鸡骨香,黄熟香,栈香,青桂香,马蹄香,鸡舌香。案此八物,同出于一树也。交趾有蜜香树,干似柜柳,其花白而繁,其叶如橘。欲取香,伐之经年,其根干枝节,各有别色也。木心与节坚黑,沉水者,为沉香;与水面平者,为鸡骨香;其根,为黄熟香;其干,为栈香;细枝紧实未烂者,为青桂香;其根节轻而大者,为马蹄香;其花不香,成实乃香,为鸡舌香。珍异之木也。”嵇含生于262年,死于306年,是西晋的文学家及植物学家,此书写成于晋永兴四年(304年),被誉为我国现存古代最早的植物学文献之一。
黄毅指出,“沉香依照在自然环境中的不同状态,可分为生香、熟香、倒架香。在活体上采到的香叫生香;从土壤中挖出来的香叫熟香;既没有埋在土里又没有倒落在土壤的表层,叫做倒架香,处于半生熟。生香性烈,具有优异的功用性;而熟香则在香道、香文化、品香方面表现得非常美妙,富有变化。在土壤中得到的熟香,嗅觉品质比较高。”
宋代蔡绦《铁围山丛谈》,详述了依结香而产生的分类方法,“然沉水香其类有四:谓之熟结,自然其闲凝实者也;谓之脱落,因木朽而解者也;谓之生结,人以刀斧伤之,而后膏脉聚焉,故言生结也;谓之虫漏,□□而后膏脉亦聚焉,故言虫漏也。自然、脱落为上,而其气和;生结、虫漏,则其气烈,斯为下矣。沉水香过四者外,则有半结、半不结,为灵水沉。”生结、熟结、脱落和虫漏四说沿用至今。此书还记载以龙涎香制做佩饰件,制作法是“金玉穴而以青丝贯之”,“佩于颈,时于衣领间摩挲以相示,坐此遂作佩香焉。今佩香因古龙涎始也。”或许有人会指出,《诗经》《楚辞》中有佩带香草的习惯。但实际上,春秋战国时期多以香袋或香囊盛装香草佩带为主,而以上等香料直接制成佩饰物或源于宋时。
黄毅介绍,产生生结沉香的树木茁壮,大多数优质的横纹沉香都是生结;熟结沉香多发生在树体内部,极少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气味醇美稳定,更显单纯,多属于优质沉香;脱落香多有完整的外部形态、清晰的脱落断面,或多或少可见较清晰的枝杈、芽点等树木生态结构,多为密实的“熟香”;虫漏沉香产生过程中有动物的参与,植物香内混合了动物香的某些特点,显得气味浓烈且多丰富变化。
沉香的类别与定名五花八门,从颜色、性状、生成原因、香味、药性、产地等定名者均有,这也是当今沉香品评派系林立的原因。
传统沉香制品
时代不同,焚香方式直接影响沉香制品的形状。历代焚香、品香除常用自然形态的沉香外,据黄毅介绍,古代沉香的常见形式有篆、香丸、线香等。香篆也叫香印或印香,唐代使用频繁,宋代还有专职专门的“打香印者”。古时香篆除做熏香之用,还被用作计时,更多用于僧人们打坐、祭祀。
香丸出现于汉代,多以树脂类香料合成,唐宋极为流行,分为两种:一种加入炭粉与香料混合而成,因色黑被称作黑香丸,用于引炉中灰埋之火熏烧,以便产生香烟缭绕的氛围;另一种则称为白香丸,体积较黑香丸略小,熏煎需用隔火,主要是为品其香味而避其烟。
与香篆相比,线香便于使用与运输,线香出现后,寻常香事多以线香为主,佛事活动中更是如此。目前可认定的线香出现的时间是元代。线香的制作,明隆庆年间《墨娥小录》中已提到,取各种香料,然后“以榆皮面作糊和剂,以唧桶笮成线香,成条如线也”。清代以后线香大量使用,这一点从传世绘画作品可得到印证。如今,线香是主流,其他形式的香多流行于专业品香人士间。
当今流行的沉香品种
黄毅认为,如今使用的沉香,与古代使用的沉香有明显区别。现今知名的品种以惠安沉和新洲(星洲即新加坡)沉,“老惠安”和中国沉香,棋楠香,越南红土沉具代表性。越南惠安销售的沉香主要产自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地区。“惠安是蜜香种(Aquilaria agallocha)沉香集散地,也就是宋代所说的‘上岸香’地区,在这里集中的各地沉香被称为‘惠安沉’”。“聚集在新加坡的沉香主要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以及周边地区的鹰木种(Aquilaria microcarpa)产区,即宋代所说的‘下岸香’产区,这里的沉香被称为‘新洲沉’。传统上,惠安沉主要销往中国、日本等地区,而新洲沉更多是销往阿拉伯地区,不同的货源和不同的沉香品种也形成各地区品香的不同习惯和特色。一般来说,惠安沉被认为是高端沉香。”
黄毅说:“目前所有还在业界流通的‘惠安沉’均是几十年前交易的‘老货’,被称为‘老惠安’。在这些‘老惠安’中还可以看到不同产地香的特色。当然经过几十年仓储醇化,这些‘老惠安’香味与品质也形成自己的特色。中国海南沉香在历史上有极高的评价和美誉,目前濒临灭绝,高品质的海南沉香难得一见。”
现今最著名的是棋楠香,也是沉香中最珍贵、最具悬念的品种。在首届中国沉香文化论坛上,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馆长孙皖平指出,“棋楠”二字最迟在宋代就已出现,也有“伽罗”等称谓。中国古代包括日本长期把最优质的沉香都称作棋楠香。广义概念的棋楠香属于优质沉香的代称,特征是嗅觉品质优秀,味道特别好闻;发香持续时间特别长;结油特别丰富;变化非常多,具备这些概念品质的沉香在古代大多数时候都可以被称为棋楠。狭义棋楠香从外形、结香方式、嗅觉、口感等各方面都有明确的可识别性,虽然若干年或者几百年过去,切开里边依然是柔软的,口感有麻辣味道,舌尖上有麻的味道,香味有一种特殊的辛蹿的味道,扩散力很强。出土形态多呈独特的捆柴状或千页状,不同于其他品种的沉香,主要出产于柬埔寨、越南南部,海南、香港等地也有出产。
从土壤中挖掘出来的沉香叫熟沉香,也叫土沉香。有行家认为,土沉香实际上是沉香完全成熟的理想状态,这样的沉香才具有完美的品质。越南沉香受到广泛的赞誉,多为土沉熟香。优秀土沉香的挖掘地在芽庄,芽庄土壤为红色细黏土,所产沉香由于长期受到土壤的沁染,呈现浓重的紫红色调,所以越南土沉被冠以“红土”之名。红土沉的香味等其他特征成为越南沉香的品质标志。
飘渺而昂贵的香气
自古被统治阶层垄断的沉香,价格始终极为昂贵。南宋道教学者曾慥《高斋漫录》载,北宋时,产于真腊(柬埔寨)的白笃耨香沉香,在开封每两卖到二十万钱。蔡绦《铁围山丛谈》中载“万安(今海南万宁)黎母山东的沉香,冠绝天下,一片万钱。”
时代久远难有借鉴意义,清宫档案或许能令我们一窥沉香的珍稀。雍正朝《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中屡屡记有沉香的使用:雍正二年“做伽楠香鸳鸯暖手、扇器、山子”;雍正三年做“沉香佛手鼻烟壶一件。沉香事事如意一件”“泡速香如意一件”“买办沉香如意一件”;雍正四年“三月初七海望持出沉香一块,重七两。奉旨:着认看,收在造办处库存内。本日据牙匠叶鼎新认看得不是伽楠香,是沉速香”;雍正七年“廿一日太监张玉柱、玉常贵交来沉香天然万年吉庆瓶一件,系隋赫德进。传旨:着陈设在牡丹台后殿。钦此”,雕銮作本年做有“五色香饼、白檀丁、沉香丁、唵叭香、四色宫香饼、紫绛香丁、香斗等”;雍正九年清宫库存“伽楠香二块,重六斤,祖秉圭进”;雍十年清宫库存“伽楠香大小八块,重五十一两;小沉香二块,重六斤八两,毛克明、郑王进”,雕銮作做“香斗二十份。紫绛香丁、木云丁、沉香丁、黄芸香丁,每种五斤”,镟作“做楠香数珠一件”。
由上述可知,一、沉香数量稀少,雍正十年库存多时也不过伽楠香五十一两,小沉香块六斤八两而已;二是用沉香制作香丁或者其他物品,必经皇帝批准,不得擅自使用;三、由沉香制器物的数量看,每次制作的器物都是一件,可见皇帝的珍视程度;四、雍正时沉香类别、真伪的鉴定已经需要专业人士。
幸运的是,市场经济带来的便利让当今有一定经济基础和承受能力的人,有机会接触、购买到沉香。当前,一级市场上交易的沉香多按产地和结香的质量定价。中国历来推崇海南沉香,其次才是国外进口沉香。通常而言,能够用来熏香的沉香每克多在数千元,而达到收藏级别品质的沉香每克价格甚至会超过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市场标明“沉香”的并一定都是沉香,有的可能是沉香木制成,也有可能是连沉香木都不是。业内人士建议购买最好请专业人士把关,毕竟沉香的鉴别复杂,且相当专业。
就沉香木艺术品而言,内地拍卖始于1995年,是年北京翰海春拍中一件明晚期的沉香木八仙祝寿摆件,高23.5厘米,估价2.8万至4万元,拍至6.05万元。
2000年以后沉香木艺术品在拍场上的数量渐多,价格多在10万元以内。2003年中国嘉德秋拍,王世襄旧藏的明代圆雕沉香木鸳鸯暖手估价30万至50万元,拍至74.8万元。
2006年北京匡时秋拍,高16.2厘米的明代沉香木雕山水人物笔筒拍至143万元,成为大陆首件拍卖价过百万元的作品。
拍卖成交价最贵的当数2011年6月北京古天一春拍的江春波雕山水人物沉香杯,高10.5厘米,重320克,估价200万至250万元,拍至392万元。折算下来,每克价格1.225万元。中国嘉德秋拍,一盒清代沉香木估价500万至800万元,拍至713万元。此盒沉香木制成,盒内小块沉香木约1265克,盒重3000克。
2012年北京保利春拍,估价600万至900万元的清乾隆沉香雕仙山楼阁嵌西洋镜座屏,拍至2070万元,座屏“以稀珍的沉香木为材,大料拼接而成”。
相较而言,棋楠香艺术品的拍卖价较高。当代棋楠艺术品拍卖价格最高的一件出自郑尧锦之手,即高9.2厘米的棋楠香雕松下罗汉山子,重37.1克,以越南白棋楠雕刻而成,2010年古天一春拍拍至145.6万元,每克约3.93万元。今年春拍,伽楠香木的艺术品价格高涨——5月13日下午,估价15万至25万元的清代伽楠香木镶金粟寿字十八子手串,在中国嘉德拍至310.5万元;6月2日,估价50万至70万元的清中期108颗伽楠香朝珠串,在北京翰海拍至316.25万元。
灰冷香残,遗器传世
自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制熏炉始,到当代五花八门的各种香器,国人对香器的制作、使用探索了数千年。以炉具为例,由陶器开始,经历了铜器、金银器、瓷器等各个阶段,从未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缺席,历代炉具材质多样,造型变化丰富多彩,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依香而生的香器,从其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中,可窥见不同时代用香文化背后的宗教信仰、社会生活、制作工艺和审美情趣的历史变迁。年初在天津博物馆举办的“天香飘渺”特展,香器展品的年代跨度由汉晋到清代,概括而简略地突出了每个时代的典型香器:汉代博山炉,魏晋鸟形香熏,唐代长柄香炉、多足香熏、熏球,宋代高足杯式香熏,定窑、龙泉窑、景德镇窑、越窑、刑窑、邛窑、耀州窑等名窑香炉、香盒,以及明清官民窑制品,各种材质的香器俨然一部缩略的中国古代香器文化史。
回到私人收藏的层面,汉唐宋元名器早在明代中晚期文震亨生活的年代,已是“三代、秦、汉鼎彝,及官、哥、定窑、龙泉、宣窑,皆以备赏鉴,非日用所宜”。限于法律法规,现今各级市场上可以流通交易的香器多数是明清制品,炉最具代表性,常见的炉、瓶、盒三式,多为清代制品。如今艺术品价格狂涨,鲜有人用价格昂贵的古代香器焚香品香,收藏赏玩的象征意义远高于实用价值。
清代使用的香具大致沿袭明代式样,但在艺术性设计、装饰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清代皇室信奉藏传佛教的推动下,与香、香器相关的艺术品的制作得到空前发展,据雍正朝《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中记载,雍正时已经设立了专门的铸炉作,其他各作制作香盘、香盒、香瓶、香囊等香具非常普遍,有的香具已经脱离了使用功能,纯属陈设用器,如以各类玉石制成的香器。
收藏市场上,价格较高的香器以历代香炉、熏炉、香筒、香盒、香瓶、香盘较常见。香炉以明清铜炉、宋元明清瓷炉为主体,价格较高,精品动上百万元,传承清晰的宫廷制品、名家旧藏器不泛价超千万元者,如瑞典卡尔·坎普博士收藏的明代宣德金胎錾赶珠云龙纹嵌宝石三足盖炉,2008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时拍至11680.75万港币;北京学界名家旧藏的宋哥窑鱼耳炉,2009年北京荣宝春拍拍至1008万元;王世襄旧藏铜炉系列,明代崇祯“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冲天耳金片三足炉2010年北京匡时春拍时拍至1512万元。
市场上的熏炉多为明代晚期、清代及其以后制品,铜制者占多数,尤以宫廷制品价高。高78.5厘米的清乾隆掐丝珐琅花鸟铺耳三足熏炉,2010年曾在北京翰海秋拍中拍至504万元。
明清香筒多见竹木牙角及玉石制品,文人阶层多好竹木制品,重视竹刻名家制品。翦淞阁收藏的清初顾珏制兰亭雅集图竹香筒,2010年在中国嘉德春拍拍至504万元。清代宫廷以玉石所制香筒雕刻精湛,清乾隆时期的白玉雕仙山高士图香筒,2011年在中国嘉德春拍拍至517.5万元。
其他香器品种的价格远不及炉具和香筒,近年来方便把玩、佩挂类的佩饰香器如香囊较受关注。刚结束的中国嘉德春拍中,高4.7厘米的清乾隆金累丝镶宝石葫芦形香囊拍至59.8万元,高7.5厘米的清代白玉镂雕大吉葫芦形香囊拍至23万元。
谨慎入市
当前的沉香文化热,实际仅是市场的局部热——一段时期内,部分资金寻找到的一个突破口。或者说是大众艺术消费热,更多人看重的是文化热背后带来的经济利益。真正有价值的沉香,以及有艺术收藏价值的相关香器,当前的价格已经令人咋舌。
客观看,近几年掀起的沉香热就是获利热,而非香文化热。大量涌现的博览会、拍卖等活动,以及品香会所、商店、培训等等围绕沉香而滋生的利益相关链,均以利益打头阵,缺乏真正潜心香文化的研究者,虽然也有有识之士出版了相关著作,但多以沉香一种香料为主,少见香文化研究专著。
有人认为,品香文化是由日本经台湾而转回中国大陆的。从文化传承层面看,此说纯属谬论,不了解中国香文化的发展历史。如果从经济层面,或许可做一说——日本侵略中国期间,劫掠走大量沉香,不乏实例,从而维系了唐宋时期得自中国的品香之道。上世纪后期台湾经济腾飞,倡导文化发展,不少经营理念取自日本。台湾商人最早在东南亚、印度等地区承包沉香树,进行人工采香行为,严重破坏了沉香的生态环境。改革开放后,台湾商人涌入大陆淘金,不仅大量真假沉香流入,也将疯狂的采香行为带入大陆,严重影响到了海南、广东等地区的沉香种植业。
沉香自古物以稀为贵,市场供不应求,如今更难满足巨大的需求,因此,假沉香横行。笔者在频繁的市场探访中发现,不少沉香商家(或许连自己都不明白)故意制造沉香概念、鉴辨的混乱,将沉香神秘化,制造市场乱象,从中渔利。
北京一位从业者指出,一级市场上各种形式的假沉香都存在,造假方法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沉香品鉴训练,没有可信的行家、专家支持,消费者、收藏者需谨慎入市。
'향 이야기'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향실(香室) 관련 고전 모음 - 하나 / 창덕궁 향실 , 세종 (0) | 2014.11.21 |
---|---|
향보 (0) | 2014.11.21 |
范成大 (0) | 2014.11.21 |
중국향문화 (0) | 2014.11.21 |
향도편 : 송인사예 - 분향 宋人四藝 - 焚香 (0) | 2014.11.21 |